认知心理学-无从选择为何多即是少BY巴里·施瓦茨

当我们选择的时候

购物的真实体验

从超市商品选择到大学教育科目选择,在生活中选择越来越多,这是多样化提现。实验中,6种口味饼干购买率高于30种,这是选择过多导致的问题吗?电视节目、服装是不是少点选择会更好呢?

新领域的选择

美国人用电公司的选择、保险的选择、医生选择等等,美国社会中的选择越来越多,这会花费人更多的精力去了解。但很多时候会让人沮丧,如医生给患者的选择,很多患者并不想要这种选择,这种责任转嫁太沉重。

生活的选择是无时无刻的,比如早上起来洗漱、刮胡子、选择衣服等,当然也可以不这样干,如周末的时候就可以休息下。所以适当的不选择会让人感到舒适。

我们如何选择

选择与决定

损失心态比得到心态效果强烈,比如买电脑带400块耳机和自己购买耳机,多数人会选择第一种,损失的心态效果更强烈。人的损失得到心态不是45度斜线,而是曲线,越多则感觉越小,这就是赌徒越来越上头的原因,俗称输麻了。

信息的可用性,一台车世面好评如潮,而你的朋友买了后经常给你抱怨这车的问题,大多数人是不会选择这系列车的。这就是印象暗示推论法,人们总是对某一类信息过分看重的倾向,熟悉的经常发生的事情总会让人们更加有倾向。

从选择者变成采摘人。选择者清楚的知道生活中什么对他是主要的,以及所做决定的眼前利益和长远后果,并为创造选项而去创造机会。采摘人生活犹如电视影像匆匆而过,能抓住什么就抓住什么并希望他是最好的。

只有最好的才行吗

尽取者和满足者区别,尽取者想要了解每个选择再做出决定,满足者心里有个标准某个选择达到就立刻做出决定。尽取者花费大量时间并且不可能了解每个选择情况下会感到痛苦,在物质越充足选择越多的情况下时常发生。在我选择过程中,不要当一个尽取者,这种看似智慧的做法会让人陷入痛苦之中,如同当下既要清零又要经济发展,弱智的如同小学生一样的政策,可以看出所谓光荣正确伟大是有多么脑残。若是相同的选择机会我可以理解,可有人要在两个相悖的选择中只能取其一情况下,还要两个都要,无法形容。

满足者选择时,只要达到心中的标准就会立马做出选择。这种满足感、幸福感就是我追求的。

我们为何感到痛苦

选择与快乐

自由和自主是选择的前提,没有自由自主就无从选择。选择也可以看出人的表达方式,我穿绿色衣物或者戴一顶华丽帽子可以体现出我个性。财富多的人比少的人更快乐,但达到某个零界点,财富再增加和快乐感关联更少,现代人快乐大多来自于社会的亲密关系,如亲人、朋友、爱人等等。在我维护这些关系时要付出大量时间精力也要遵循团体的要求,这失去了一些自由和选择,但会让我更快乐。

错过的机会

机会成本、让步与剧增的选项。机会成本:选择某个选项,失去了次好的选择。大多数人会将其他所有的选项视为机会成本让自己痛苦不堪,这是错误的,机会成本只是失去了次好的选择,很多人无法区分最好选择、次好选择,陷入了自我痛苦中,这样即便做出选择,满足感大大减少了。

让步:多个选择机会,比较优缺点做出选择。可我在生活中,不想失去每个机会优点,经常陷入既要…又要的妄想中,难以做出让步。这样就算做出了最中选择,满足感少了很多。

剧增的选项:一个简单的问题却有多个选择,常常让人痛苦不堪。在于每个选项的了解是非常花费时间精力的,而我又恰好是个尽取者的话,这就太痛苦了。

但愿···就好,后悔的问题

决定性后悔和预期后悔,决定性后悔是做出了某个选择但是后期发现问题产生的后悔,预期后悔是没做出决定之前就产生了后悔。决定性后悔是正常的,但预期后悔可能就要我审视下自己了。后悔本身来自于自我责任感,在某件事中责任越重,发生问题时也就越后悔。当然这很好理解,某个团体中,责任越重,满足感也就越强,做出的选择出现问题也就越后悔。

后悔的是一种负面情感,但可以让我做选择之前更加谨慎仔细,后悔感在选择中非常重要。

决定为何让人失望:习惯的问题

我的满足感幸福感随着习惯会慢慢消失,原因是因为当初的选择对我的影响逐渐减小,我对满足感幸福感阀值提升了,这是人类基本的心理。在选择中,一开始对人的幸福感时最好的,慢慢的由于习惯自我幸福阀值升高,这种满足感就慢慢消失了。在决定为何让人失望中,习惯是个很大的问题。

能做些什么?选择时不要做个尽取者,不要增加选择成本,生活中时常保持感恩,懂得习惯对选择的影响,发生一些失望的决定时,尽可能多思考总结,多读书。

这也是我现在做的,说实话读书很难受痛苦,我要忍着很多诱惑还要一边读书一边写感受。读书输入、大脑思考、记忆总结、输出感受,每一步都很痛苦,但这没办法。我深刻的认识到要改变自己、想清楚某些让我无法原谅的事情、摆脱痛苦感,就要读很多书。

如何克服读书时的痛苦,就像这章节说的,让他成为习惯,让读书成为生活的一部分。习惯了之后就会继续下去,这也是我想要的。

为什么凡事皆因比较而痛苦

在我的社会身份中,就像在大海中鱼儿一样,尽管我是鲨鱼,比起鲸鱼还是弱小,所以只要是比较那总有办法承认自己是一个失败者。关键在于划分区域,我认定我在哪个区域就在那片水域中呆着就好。最好、足够好、很好这些评价都是比较而言,若我是尽取者,面对比较的选择去了解那每个都让我头晕目眩,满足者在心中有一个标准,达到这个标准就好。

比较是痛苦的,特别在现今互联网上轻易看到富人的生活,自卑不甘痛苦是正常的情绪。正确理解找到自己的水域这是很重要的,也就是说我想成为什么人,那些人过着什么日子,他们如何努力、如何工作,向往就奋斗,不想那就干脆躺平,幸福感满足感是人生第一要务。

谁之过:选择、失望还是抑郁

选择的增多、机会成本增加、对自我提升期望过高、对让步的厌恶 、习惯效应、后悔、自我埋冤、与社会比较、尽取。这些心理过程造成了感到选择是累赘而不是恩赐。

现代社会追求的个人自由个人主义,导致发生了问题时就会把原因归结在自己身上,例如减肥减不下去,个人就不会去想基因问题等等,而是比较他人对自己更加失望。面试接连失败就会想到自己是不是不够好,导致渐渐没了信心。种种心理作用下导致抑郁。这就是选择的增加、对自我高度期望导致失望,再到最后抑郁。

我们可以做些什么

对于选择应该做些什么

1、决定自己的选择

选择有负面特性,随着选择的增多会升级,所以要会放弃一些选择。可以根据最近的生活给自己加一些自我限制,看看有什么变化。

2、做个选择者,别当捡拾者

不能在众多选项里疲于奔命,要知道什么决定是重要的,什么选择应该是放弃的,要根基自己喜好、习惯、规范和准则自然的做出决定。

3、多一些满足、少一点尽取

尽取者是痛苦的,想得到最好是耗费精力的,我要成为一个满足者,制定一套明确的够好标准,了解自己和关心的事情,这就够了。

4、想象机会成本的成本

多个选择之间对比是正确的,但选择之后不要想着要是…就怎样之类的,想想当下的选择为自己带来了哪些便利。

5、让你的决定变得不可逆转

可以试着让自己的决定变得不可逆转,就像是婚姻一样,无可避免的会遇到更好的人,但我已经做出了选择且无可避免。

6、采取感恩的心态

每天记录下最让自己心存感激的事情,慢慢的发现自己感激的事情越多,对生活也就越满意。

7、少一点后悔

想一下生活是有多么复杂,凭借着一个决定奇迹般的改变生活是多么渺茫。所以不要为了某个决定后悔终生,因为没那个决定生活也没多大变化,自己尝试改变自己都很艰难,不是吗?

8、降低习惯的效应

学会在快感弱化时仍然感到满足,可以减轻习惯效应出现时的失望。采取满足者的策略,减少为决定所花的时间和精力,减少习惯效应带来的失望和苦恼。

9.控制期望值

减少所考虑的选项的数量,做个满足者而不是尽取者,使意外的惊喜成为可能。

10.减少社会比较

痛苦来于社会中的比较,不是吗?无论怎样比较都会有比你更好活的更幸福的人,我无法对他人的幸福视而不见,对自己的痛苦不充满怨气。但这种比较是没有任何意义只会给自己带来痛苦的,关注让自己快乐,让我生命充满意义的事。

11.学会自我限制

对自己自我限制,限制中的选择,约束中的自由,带来满足感幸福感。


认知心理学-无从选择为何多即是少BY巴里·施瓦茨
http://example.com/2022/04/17/心理学-无从选择为何多即是少-BY巴里·施瓦茨/
作者
xdd
发布于
2022年4月17日
许可协议